雷火竞技首页

中部大省优势再造 河南枢纽建设全面提速

小编

  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新增2座,总数由原先的6个增加至8个;国铁集团郑州局单日最高发送旅客93.2万人,创历史新高;郑州机场新开通、加密多条国际货运航线;中欧班列(郑州)首月开行315班,同比增长200%……今年以来,系列利好政策之下,河南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持续发力枢纽经济,并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走进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中铁七局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铁路作业区项目施工现场,只见吊车不时起落,焊花飞溅间,3500余名建设人员正在加紧施工。

  “目前施工进度已经过半,正在进行最后的冲刺阶段施工。”中铁七局现场施工负责人陈磊介绍,为确保如期达到交工验收条件,近期陆续攻坚大仓钢结构吊装、混凝土面板、铺轨等重点工作。

  从2022年9月项目开工奠基,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基础设施基本为零,到2024年6月铁路专用线启用,正式通车……不到两年的时间,郑州航空港区就打通了一条联通世界的新通道。随着铁路作业区今年6月底正式投用,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也将全面投入使用。

  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在中部地区崛起大背景下,近年来,河南持续完善通道布局,不断巩固提升通道优势,2024年综合交通线万公里,“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形成。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郑州入选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建成内陆地区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3万列。内河航运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0.4%。

  根据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河南将加快建设雄商高铁、平漯周高铁、郑州南站,开工焦济洛平、南信合高铁。建成沿黄高速公路等项目,通车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开工建设商丘机场,加快郑州机场三期扩建和周口、潢川、鲁山等机场前期工作。建成周口港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加快沙颍河、淮河、唐河等13个港航项目进度。

  “今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计划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综合交通线万公里以上。”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圆满完成了1400亿元年度投资目标。

  作为省内重大交通项目投融资主体,河南交通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集团将在内河航运投资100亿元以上,确保周口港中心港区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建成;高速公路投资390亿元,确保17个项目、1037公里建成通车,助力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

  伴随一声长长的汽笛,搭载96辆上汽郑州工厂轿车的铁海联运班列从郑州车站海关启程奔赴青岛港,随后换装货轮,无缝衔接海运出口至英国费利克斯托港。

  据郑州车站海关测算,过去,货物从郑州出发运抵青岛港后要暂存货站,待向海关申报放行后才能装船起运。而现在,企业可提前办妥通关手续,货物不用等待直接装船出海,至少能缩短一天等待时间,每个集装箱节省物流成本约1000元。

  “现在货物从郑州铁路口岸放行后,企业即可向税务部门申请退税,平均可缩短3至5天退税周期,速度更快了。”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王京说,去年公司就超额完成了全年开行计划,今年有望实现新的增长。

  首创通关模式智选菜单,可根据企业需求智能匹配最优“通关+物流”组合模式,便于企业叠加享受各种通关便利政策,提升通关效率20%;探索实施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等创新举措,解决出口拼箱货物布控查验后找货难、重新拼箱难等问题,为布控查验的集装箱每箱节约600元以上的掏装箱费用……近年来,为保障中欧班列(郑州)运行,郑州海关不断完善监管环节和作业流程。

  “目前,中欧班列(郑州)运输货物超七成货源来自省外,货物种类已拓展至食品、粮食、汽车及零配件、机械设备等1600余种,形成27条直达线个国际站点的物流网络体系。”郑州车站海关副关长赵宁说。

  物流连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是实体经济的“筋络”。通过打造空港、陆港、公路港、水港、口岸衔接融合的多式联运大格局,截至2024年5月,河南省社会物流成本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2月,河南省政府又印发《河南省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降低物流体系运行、资源配置、协同组织、技术升级、企业经营等5个方面成本谋划举措16条,持续为社会物流成本“减负”。

  国家《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力争降低至13.5%左右。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到2027年,河南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将争取降至12.5%。

  据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此前预计,2024年,河南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超过19万亿元,保持中西部省份第一位。全省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超过2000家,A级物流企业近400家,物流师、采购师数量超过2.5万人。

  “以2024年河南GDP6.36万亿元计算,假设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在社会物流总费用上可节省约636亿元,从生产资料到中间产品再到最终产品,每个环节的成本都会降低,全产业链条上所有经营主体都会享受到降本增效的红利。”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说。

  今年开年,一架B767全货机由丹麦比隆飞抵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在完成货物装机后飞回比隆,标志着郑州—比隆国际货运航线正式开通。

  中豫航空集团相关业务人员表示,这是河南首条直飞北欧地区的货运航线。其开通同时意味着,航运物流领域世界500强企业——马士基航空,正式入驻郑州机场,郑州至欧洲的空中廊道拓展至北欧地区。

  让枢纽经济发展更具韧性、更具张力、更具优势。按照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2025年,河南将高水平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推进郑州—吉隆坡、郑州—墨西哥城等“双枢纽”建设,加快建设中国邮政航空枢纽。建成投用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支持布局重点枢纽城市海外货站和海外仓。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000家以上。

  受访人士表示,枢纽经济正在从内深度整合全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向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河南高质量发展。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新增国家物流枢纽26个。其中,河南新增2个,分别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周口,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驻马店。

  “至此,河南承载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已由原先的6个增加至8个。”在河南工业大学教授王焰看来,不同类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合理布局,将对河南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效通畅的“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提供更强的支撑,并将显著提升对周边省市的物流辐射能级。

  周口市港航管理局数据显示,作为河南内河航运的重要枢纽,周口港已开通国内集装箱航线条、国际集装箱航线.3万标箱,同比增长56%。

  周口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长于海涛表示,周口港作为“豫货出海”的桥头堡,与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海南自由贸易港等联系紧密,已成为联通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物流枢纽。

  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提出,雷火竞技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张占仓表示,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通枢纽,区位交通优势显著,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能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激发市场活力。

  “随着各方扎实推进政策及项目贯彻落实,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更加方便快捷和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将助力河南枢纽经济‘筋骨’更加强壮。”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李文哲)

  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

  当罗斯海冰架上最后一抹极昼阳光悄然隐去,南极的冬季正式到来。冰原之上,完成微电网系统、氢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建设任务后的秦岭站,如一艘灰色的方舟稳稳矗立。

  一部“电影”让我们一窥人类发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里程碑事件——新形成的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瞬间。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已完成了数百万次微创手术。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搞农业,线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